元阿难罗汉文殊菩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雕释迦摩尼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水月观音
即福建造像,堪称是南方造像之代表。无论艺术的造诣高度还是漆质用料的精美度都是南方造像来说极好的。
明永乐 木胎髹漆阿弥陀佛
明 赵公明
江浙工:多喜金漆,站相多见
宋 木胎髹漆水月观音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川湘工指四川和湖南造像,是木造像的两大地区。两个地区造像同时融合北方和南方的风格,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工艺水平比起其他派系稍显参差不齐,也因地处内陆,较少与其他地区融合,自成一派系。
川湘工:题材多样、种类丰富
江浙工注重对衣纹线条层次感的塑造,常通过对衣纹峰峦叠嶂的营造来彰显漆技艺之精湛。在雕刻完成之后,常会批朱红大漆,再上金漆、贴金箔,华贵精美,皮壳打磨细致光滑,漆质用料考究。
金木雕释迦摩尼像
江浙工佛像开脸一般比较甜美、脸庞比较丰腴,五官的年纪给人感觉都比较年轻,开脸稍欠缺多样性,很喜欢用衣覆的线条层次感来显示工艺的精湛出彩,华丽非常,皮壳打磨较好,漆质用料上乘,多喜欢上金漆,站相比较多见,也许是因为站姿为这种表现手法可以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
如四川,处于内陆,群山环绕,比起其他地区,很少跟外界有交流和融合,从而形成其独特风格。选材贴近生活,具有民俗的趣味,这也许与四川人民乐观开朗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
因古代交通不便,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各个地区的木雕造像独具特色,形成各自流派。以闽工、江浙工、京工、山西工、川湘工最有代表性。
京工造像代表宫廷王室的风格,多带有汉藏结合的元素味道。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力盛行,直到清代。
山西工造像是造像的鼻祖,也是北方造像的代表地区。如国家博物馆和欧美的顶尖博物馆镇馆造像宋代水月观音就是产自山西。当时很多皇家寺庙建于此,佛教盛行,而宋代推崇用木质雕刻佛像,所以木造像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有人认为他像老妇人,但其实这是一位瘦骨罗汉,胸前瘦骨嶙峋,如苦行僧。双眼微闭,神情和缓,像在冥想,像在参禅,像在悟道。
宋彩绘木雕观音坐像
江浙工佛像工艺历来有名,也因明清以来经济富饶,推崇佛教,不乏精品。宫廷的汉传造像雕刻师多来自江浙,所以京工的汉传佛像带有浙工造像的几分味道,这些从造像的工艺风格可以看出一斑。
在宋代,山西有非常多的皇家寺庙,佛教在此地极其盛行,因而木造像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由此可知山西造像的年份较好,古朴大气。但是因为实际条件的限制,现在比较容易看到的大多是明代造像,元或元以前造像的存世量还是很少。
明 韦驮天王
闽工:姿态多样,南方造像代表
纯汉传造像风格使整尊佛像营造出的气质,与汉藏风格结合的佛像截然不同。气息内敛而沉稳,安然的释放自己的气势,不急不躁,一如汉民族千年来形成的沉稳内敛的性格。
江浙工佛像工艺历来有名,也因明清以来经济富饶,推崇佛教,不乏精品。宫廷的汉传造像雕刻师多来自江浙,所以京工的汉传佛像带有浙工造像的几分味道,这些从造像的工艺风格可以看出一斑。
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很富有民俗趣味。常见不同时期的包浆同时存在,但脱落程度不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斑驳感,当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清初 檀香木胎髹漆接引佛
明代木胎天王护法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清康熙 脱胎夹紵宫廷 菩萨
古代的木雕佛造像由于寄托和承载了当时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望,从而也成为了人们的长期供养对象。流传到今天,也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古人无限的向往。
山西工:木雕造像鼻祖,北方造像代表
据说古时,福建当地有很多人在京做官,当地又对佛比较虔诚膜拜,因此能够请到很多宫廷雕刻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闽工造像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艺术造诣到了鼎盛水平。种类多样,题材甚广,每尊的表现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甚少雷同,即便是在某些程序化的造像中也不乏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其中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所以呈现出来的造型很有艺术美感,少了拘谨。
几个主流地区的木造像风格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很值得细细研究琢磨。这里我们便一一细说。
清康熙宫廷木雕髹金漆准提观音
川湘工指四川和湖南造像,是木造像的两大地区。两个地区造像同时融合北方和南方的风格,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工艺水平比起其他派系稍显参差不齐,也因地处内陆,较少与其他地区融合,自成一派系。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花乱开 中国现代书法30年“ 2016.11.21 - 2016.11.29 推荐关键字
川湘工:题材多样、种类丰富
因此几个朝代的交汇融合使宫廷造像吸取了尼泊尔身段的优美,北方造像的大气和南方造像衣覆线条层次感的优点,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造像风格。
元木雕罗汉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山西工造像是造像的鼻祖,也是北方造像的代表地区。如国家博物馆和欧美的顶尖博物馆镇馆造像宋代水月观音就是产自山西。当时很多皇家寺庙建于此,佛教盛行,而宋代推崇用木质雕刻佛像,所以木造像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宋代木胎罗汉尊者
京工:宫廷风格,汉藏结合
由于山西地区气候干燥,因而造像形成的包浆皮壳古朴、干净而利落。也因为气候原因,漆质彩绘没有南方造像那样耐风化,保存完好者甚少。
明 广目天王
总的来说闽工造像线条刻画层峦叠嶂而不显繁琐,人物写实具体而不失高雅,且注重人物比例结构的合理性,擅于用生动的姿态来表现人物优雅的境界。
汉传造像文化,从汉代开始,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因保存不易和历史上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传世木造像精品十分稀少,弥足珍贵。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尘灰、空气和水分的相互作用,及置放环境的变迁,木造像表面形成的包浆与皮壳,有着温存的旧气。古拙而有斑驳感,能够直抵人心。
辽~金彩绘木雕南海观音像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有道是木石皆有佛性,无论是从顽石中雕凿,还是从愚木中镂刻,一尊尊美丽神圣的佛像显露世间,你若遇见,便是有缘。
我们来看几尊江浙工造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山西工:木雕造像鼻祖,北方造像代表
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很富有民俗趣味。常见不同时期的包浆同时存在,但脱落程度不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斑驳感,当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因古代交通不便,相互之间交流较少,各个地区的木雕造像独具特色,形成各自流派。以闽工、江浙工、京工、山西工、川湘工最有代表性。
清早期 木胎髹漆自在观音
据说古时,福建当地有很多人在京做官,当地又对佛比较虔诚膜拜,因此能够请到很多宫廷雕刻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闽工造像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艺术造诣到了鼎盛水平。种类多样,题材甚广,每尊的表现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甚少雷同,即便是在某些程序化的造像中也不乏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其中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所以呈现出来的造型很有艺术美感,少了拘谨。
山西造像年份较好,常见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整体造型不多变,有章可循。造像开脸大气,表情庄严肃穆,线条简约朴素,刀法有力。注重以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留给鉴赏者以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由于地区气候原因,包浆较显古朴,干净利落,彩绘保存完好者甚少。
总的来说闽工造像线条刻画层峦叠嶂而不显繁琐,人物写实具体而不失高雅,且注重人物比例结构的合理性,擅于用生动的姿态来表现人物优雅的境界。
袈裟线条明朗流畅,一气呵成。如云裳般服帖柔软,突显出躯体的健硕力量感。
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广东省博物馆藏
韦驮体型健硕,站立于山岩台座之上,威风凛凛,头戴凤翅兜鍪金盔。开相俊美,宽鼻丰唇,弯眉细目,面容柔和端详,显示出内心的威严和动人心魄的魅力。身着金缕锁子甲,内衬长袍。身微前倾,双手依握金刚宝杵于地。帔帛绕于腋下,于身后翻转飘扬,双臂冑甲下的袍袖临风舞动在端庄凝重中透出韵律感。
五代~辽彩绘木雕佛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早期 木胎髹漆水月自在观音
明晚清初木胎释迦牟尼佛
清早木胎达摩明代木胎紫阳真人
清 武财神
京工造像代表的是宫廷风格,既有汉传造像的风韵,又包含汉藏结合的特征。
明木漆金阿难尊者
这尊自带佛龛的自在观音像,应是要营造身在石窟的感觉。观音开相具有小巧,脸蛋偏小而尖,眉眼弯弯,面带笑意,两边分别是龙女、童子,面带笑意活泼可爱,佛龛顶部是诞生佛,两侧还有护法天王,整体画面丰富,喜庆,别有一番世俗意趣。四川人民乐观向上,懂得自娱自乐享受生活的个性也能从此体现。
明晚清初 达摩
江浙工佛像开脸一般比较甜美、脸庞比较丰腴,五官的年纪给人感觉都比较年轻,开脸稍欠缺多样性,很喜欢用衣覆的线条层次感来显示工艺的精湛出彩,华丽非常,皮壳打磨较好,漆质用料上乘,多喜欢上金漆,站相比较多见,也许是因为站姿为这种表现手法可以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
闽工
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
明晚清初持佛珠观音即福建造像,堪称是南方造像之代表。无论艺术的造诣高度还是漆质用料的精美度都是南方造像来说极好的。
自明中晚期以后,北方的木造像水平就已经衰退,反倒是南方造像异军突起,于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期。当时,福建地区经济富庶,当地人对佛又有着虔诚的信仰。据当地人叙述,早年山西有一支系人口迁徙到福建,其中就有雕刻造像的手艺人,当地的杰出雕刻师也有被派往北京宫廷任职,回到当地带来北方的优良传统技艺。于是南北流派在此地切磋交汇、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闽工特色。
闽工:姿态多样,南方造像代表
山西工
江浙工:多喜金漆,站相多见
江浙一代,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富饶,鱼米之乡,且人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推崇宗教,常兴建寺庙且保护得当。一些寺院中的明清时期老造像一直保存到现在,相对完好,实属难得,比如杭州的灵隐寺和苏州的西园寺。
雕释迦摩尼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开相和蔼可亲,青丝束成堕马髻,呈山石云纹状,天衣通体描金,衣纹服帖,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灵动,对于广袖袖口领口处饰有花纹,纹路统一精巧,又各有千秋,工艺精妙,出神入化。观音犹如唐朝时期贵妇人的穿着打扮,雍容华贵,并非如同常见的观音,可见应是结合当时上层社会的审美与喜好,以及雕刻师的美好想象使然。
本文由www.788.com-www788com必赢手机登录网址发布于美术资讯,转载请注明出处:神州今世书法30年,木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