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卢正道碑》墨拓 193×97cm 中华夏儿女民共和国国家体育场面藏 《东林寺碑》
自署立於唐天宝元年(七四二)一月十六日。行书,四十七行,行四十字。额题“唐
故林芝抚军卢府君神道碑”燕体三行十九字。碑在青海宜昌许家营。拓本,193×97分米。北图藏。
此碑全称《唐故石嘴山尚书卢府君神道
碑》。著录首见赵明诚《金石录目》。碑剥蚀
漫漶甚巨,书撰年月及签名均已损泐。题
曰:“括州刺□□□撰并书”。“□□□□□□年岁次壬□4月乙酉朔十三日丁未□张□庆
□□”。据无名《宝刻类编》载:為李邕撰
并书,天宝元年10月立於西宁。又据朱关田考
证云:“是碑所云:‘岁次壬□’,当是‘壬辰’,就是天宝元年,《资治通鑑》卷二百一
十四记其年上冬為己亥朔,则四月是丁巳朔,
可以见到立在天宝元年八月十七日”。是年李邕在滑
州(属灵昌郡)少保任上,时二十八虚岁。而是
碑署衔依然称“括州提辖”,当是撰书在前, 摹勒於后,未改署衔之故。
是碑漫漶过甚,残留文字已不足七百字。
虽碑字比较小,然骨血相融,豪纵之气仍具。
是碑有记载者之崇恩藏宋拓本,赵叔孺藏
明拓本,今均不知所在。清何子贞藏明末清初
拓本,為刘彦冲旧物,墨较淡,何氏在末页厢
纸边上跋有:“如此小字而豪纵之气不可掩, 可以预知戒坛铭之偽”之语。
(吕金柱)
释文:□子宫门郎皆/在邦闻人哪个人家/有 子文学和医学□以/达□□□邇□/以□□□□□/
不捨过而狱无/人□其□ □/其□匪贷因此 (赵雁君卡塔尔国
李邕《东林寺碑》墨拓选页 开元十三年(731)庐福建林寺
《东林寺碑》自署立於唐开元十八年(七三一)。碑係重刻,甲骨文,三十六行,行八十八字。碑在广东庐新疆林寺。
此碑著录首见欧阳棐《集古录目》卷六。
碑文题称:“前陈州参知政事江夏李邕文并书”,
按朱关田《李邕年谱》:开元四年长史海州,
十三年冬迁陈州,千克年春贬白山遵化县尉,
十七年為澧州司马,至十一年从未离任。又据
张又新《东林寺碑阴记》载:“波斯湾守李公,
雅士之雄,书品之能者也。开元十年作《东林寺碑》,手笔一轴,俾模而刊石,藏於寺者,
凡百一十四字”。故是碑必在海州任上书撰,
时年三十七岁。而是碑却在“大唐开元十二年
(七三一)10月十八日建”,书撰与立石相距
整整十年,係书撰在前,立石於后之故。
此碑原石於碑阴处刻有裴休题记一通,据
张又新《东林寺碑阴记》载,係唐会昌初年附
刻。原石已於元延祐三年(一三二〇)毁於寺
火。至元七年(一三三七)四月二十一日,沙门庆
哲以旧本重刻,置虎溪三笑桥,明万历庚子(一五九七)為一醉僧所断,损三十三字。
碑未有钟鼓文重刻记及米芾等刻跋。今所传為再
翻刻石,石上刻有北平翁方纲观款。传世较早
為万历后之明拓本,损八十八字,在碑八十五至三十九行之下,此外文字完好。清乾嘉拓本
每行下泐十八七字不等。题中之“前陈州太史 江”六字已泐。
此碑书法按裴休碑阴题记所谓:“览马尾藻海词翰,想见风范”。然重刻后则笔力身材消瘦个头矮小,气 局萎靡,已不復见马尾藻海气派。
(吕金柱)
释文 留范经尤邃/是田之说尝/就恆岳
观止/日笔者道行者/惟这个人焉属/朱序寻戈緇 (赵雁君)
本文由www.788.com-www788com必赢手机登录网址发布于书法资讯,转载请注明出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天宝元年
关键词: